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

智能电梯产业学院

浏览:  打印正文

一、组建背景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电梯产销大国,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超700万台。但我国基于电梯安全的传感数据融合能力、数据的统一处理水平、故障记忆和安全感知等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以高速曳引机、安全钳、在线数据监测等核心技术仍由国外厂商垄断,而且从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常熟理工学院地处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的长三角地区,开设了全国首个电梯本科专业方向,建成了“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实验室”,为智能电梯产业学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师资基础。

二、功能定位

智能电梯产业学院依托于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重点建设学科,立足江苏,辐射全球,面向国际电梯技术前沿、面向电梯行业经济主战场、面向电梯行业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乘梯的健康安全需求,着力开展智能电梯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电梯行业高层次人才,为行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大众乘梯安全提供助力和保障。基于行业学院建设一支专家型师资队伍,并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打造全国第一家本科层次的知名电梯产业学院,为电梯产业发展输送大量急需人才和前沿技术,并力争构建电梯产业的国家级实验室。

三、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及电梯行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与周边电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力提高电梯的技术水平、安全水平乃至智能化水平。多年来与挪威科技大学、北安普顿大学在故障智能预测和电梯系统动力学等方面保持着经常的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与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智能电梯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合作研发新型智能电梯,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电梯学院得到长足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功能趋于完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

四、创新与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基于行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本科层次的电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坚持行业需求引领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学的原则,致力于“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重点学科为基础,搭建以电梯智能安全为主题的教学与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学术碰撞,启迪了思想,开拓了思路。

2、专业建设

按照“托底培养、注重内涵、集中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在“人--课程--平台”融合框架下,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如图1。根据苏州电梯产业集聚、技术人才短缺实际,深入电梯企业,对专业基础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与特色提升能力细分,以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和行业工程应用为模块,形成“专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成功获批省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接轨行业需求,通过课程内容设计、考核方式改革、实践训练方式改革等措施,启动电梯课程群、先进制造课程群建设,满足核心能力托底和特色能力培养。紧扣电梯题材,与电梯企业合作,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2019年成功获批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1部。

图1 专业综合改革

3、校企合作课程

学院和教学团队始终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我们坚持行业需求引领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学的原则,致力于“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将企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与电梯企业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程实践条件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协同育人项目,近三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计35项,“大跨度高可靠性智能斜行电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中央财政和省市共建项目,在校内建成基础应用、系统集成、特色提升阶梯递进式的机械工程实验实践体验实践区。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建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五合一”基地,形成了由课程实验、工程训练、实习实训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5、高水平教师队伍

坚持“注重通识,融入业界”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教师境外研修、企业研修、企业博士后、科技镇长团、柔性聘用等渠道,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如图3。

图2 教师能力优化途径

强化行业企业参与度,构建多维协同育人师资队伍:通过设备二次改造,加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协同与融合。与东南电梯进行企业博士后联合培养、全职引进苏州莱茵电梯企业技术骨干、柔性聘用外籍院士,增加了行业企业专家协同育人比重。受聘企业技术、研发岗位,增强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企业研修、科技镇长团挂职方式,一批专业教师被电梯、轴承等企业聘为技术副总,参与企业创新,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学校与企业联系与信任,为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环境。

6、产学研服务平台

围绕“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机制研究”、“基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等省级教改项目,形成了行业学院办学成果,“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转型发展“254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行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7、管理机制体制

(1)建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如图3。学校对教学管理加强质量宏观调控,学院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质量制度与改革标准,做到学校教学质量任务、目标与学院的实施、达成形成闭环。

图3 教学管理体系

(2)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如图4。定期开展社会需求调研、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以课程群为中心,以托底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实行课程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等评价机制,保证教学监控。

图4 质量监管体系

(3)明确主要课程、核心能力、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如图5。聚焦学生学习结果,考核内容必须与该课程目标和支撑毕业要求相匹配,形成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

图5 课程质量评价

五、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基于江苏省“支持省市共建常熟理工学院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重点工作包含“智能电梯现代产业学院”在内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教育项目,3年计划总投资不少于9000万元。特别是电梯安全,旨在“为进一步适应长三角及苏州生态绿色一体化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并服务于苏州电梯产业,构建一个集电梯智能制造、电梯智能检测、电梯物联网和电梯大数据等协调发展的教学与科研平台。结合江苏省、苏州市电梯安全智能化、电梯人才专业化和快速响应需求,建设成为一所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设施配套、师资优化的产业学院,在电梯智能安全领域逐步建成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电梯安全检测及数据情报基地、引领电梯安全技术提升的研发基地。”

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先进的学术理念,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手段,吸引、造就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引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未来三年建设规划主要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为将来申报电梯行业国家级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奠定基础。

六、相关设备、资质和成果

电梯工程学院总资产1093.6万元,包括机电一体化试验台,综合热分析仪、三维扫描仪、动态数据采集记录仪、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测距仪、电梯轿厢震动分析仪、ICP-MS、UG、NX、CAD/CAM等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够满足科学研究、零部件研发、人才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条件。根据《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管理规定》,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不仅为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实验室以外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服务。在重点实验室主任领导下,成立了由各研究方向负责人组成的日常管理工作组,负责制订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工作。

电梯工程学院是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单位,其中电梯智能安全实验室2016年获批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020年通过验收;拥有江苏省教育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电梯工程技术产教融合实验实训中心;是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是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所电梯技术培训点;2019年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机械工业联合会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优秀奖等数项。

图6 各种资质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