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

光伏科技学院

浏览:  打印正文

一、组建背景

世界各国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迫切需要培养满足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09年,常熟理工学院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通过政校企行合作成立全国首家光伏科技学院,打破根据学科设置的实体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跨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有效缓解了地方新能源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树立了现代产业学院的标杆。

二、功能定位

对接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产业建设的质量标准、健全合作共赢机制。

1.人才培养示范区,政校企行共同培养“做人有德、就业有岗、创业有道、发展有余”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科技创新催化剂,助力区域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

3.学生创业孵化地,推进高质量创新创业。

4.企业发展助推器,为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5.产教融合新标杆,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机制。

三、建设思路

通过省市共建、校地合作机制,建立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政校企行合作共同体。

图1 政校企行发展和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

提出“产业学科”的应用型高校学科发展构想,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划建设应用型专业学科。重点建设能源动力学科,聚焦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技术,面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群,培养行业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图2 面向产业的专业群建设

四、创新与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与政府和产业紧密合作,形成了“四融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利益融合 形成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双赢”。

2.资源融合 共建共管项目化平台,构建教学、科研、企业服务、技术创新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

3.人员融合 共同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双向融合。

4.科技融合 共同规划建设应用型专业学科,支撑产业技术创新。

图3 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从产业、理念、专业和课程四个维度开展持续创新,保持产业学院的前瞻性和生命力。

1. 新产业 面向“源网储荷控”新能源产业链,为区域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 新理念 贯彻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制定新工科专业标准。

3. 新工科 培育建设新兴工科专业,构建新工科专业的实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4. 新课程 侧重整合学科前沿、产业技术、标准等深度融入课程,共同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应用型教材。

图4 “333”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二)专业建设

全面贯彻“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制定专业标准,形成了面向“源网储荷控”新能源产业链的跨学科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建设特色。

图5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一览表

图6 专业群发展历程

(三)校企合作模式

政校企行共抓共管。以“政校企行合作”为指导思想,建立产教深度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政校企行合作共同体,办学过程实现“八个共同”。

五合一合作新模式。创造性提出融合学生实习、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企业导师来源、教师企业研修功能的合作基地。

图7 跨学科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平台构建(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铜牌)

教学资源产教共建。校企合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开发培训课程、共建数字资源。

图8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通过政校企行共建大学科技园、产教融合中心、产业分析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五合一基地等校内校外结合,集教学、科研、企业服务、技术创新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实现校企共建共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

图9 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平台

图10 实习实训基地

(五)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 组建专业建设合作教育联盟

与产业组建了专业建设合作教育联盟,聘请产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高级顾问,为专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图1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聘任会

图12 教学团队师资结构

(六)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以专业为单元联合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研发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图13 光伏科技学院研发平台

(七)管理体制机制情况

1. 组织运行管理

由政府、高校、产业联盟、能源动力类教指委、国际专家顾问团、新能源专业联盟和组成光伏科技学院理事会,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图14 政校企共管的管理架构

2.教育教学管理

学院设立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专业设置与建设、共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建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共同编写教材等工作。

图15 光伏科技学院教学管理组织

五、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1)建设成效

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新范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新拓展。面向产业、共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政校企行“发展共同体”和“再生共同体”。具有多主体参与性和产业指向性,创新了合作教育的体制机制,建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也是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理论的新拓展。

(2)未来规划

建设新能源产教融合工程中心;新增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专业认证标准,试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专业认证与产业学院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