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

苏州应急管理技术学院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5日 16:44  浏览:  打印正文

一、组建背景

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应急管理相关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缺口,目前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应急管理或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不足15%,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应急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70万人以上。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大市仅我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其他应急管理类专业尚未开设。

图1 江苏省开设安全工程专业高校分布

可行性:

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现为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材料循环利用及安全处置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且拥有江苏省材料与安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及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等平台,已有较好的办学基础。

二、功能定位

学院将以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安全科技创新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安全咨询、安全技术服务为拓展方向,以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高效率经营和管理机制为保障,创新办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急管理应用型人才,为苏州“科技兴安”、“人才兴安”提供智力支撑,促进城市安全发展,推进和谐平安社会建设。

图2 人才培养机制

三、建设思路

苏州应急管理技术学院将融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的优质资源,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合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领域卓越人才培养,为推进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促进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苏州应急管理技术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将重点着力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图3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创新与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课程:

学院建设旨在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企业具体需求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要紧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区域发展”的学科主轴,动态把握区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围绕OBE教学理念,坚持产出导向,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办学路径,与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创新、培养口径创新和保障机制创新,并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及课程理论实践教学结果进行评估。

2.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建设将整合苏州大市范围内行业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资源建设多个围绕着应急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服务地方、适应地方提供充分的平台与资源。

图4 拟共建安全综合实训平台

3.高水平师资队伍:

材料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工1人、讲师8人;取得博士学位16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8人、《安全评价师》证书2人;所有教师均有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为政府、企业提供与安全相关的技术服务。学院将聘请政府和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强化课程体系实施的科学性,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项目化教学,把实际工程案例引进课堂。同时通过柔性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讲座教授,以讲、学、研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4.产学研服务平台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致力于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平台,服务苏州周边(辐射至无锡、南通)的应急管理监督监察部门、安全评价机构、认证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将“苏州应急管理技术学院”建设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学院,成为我省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图5 政校共建产学研平台

5.管理机制体制:

为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学院共建双方共同成立政校合作领导小组;双方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举行政校合作领导小组会议,协商加强双方合作的重大事宜;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双方分管领导和成员参加,商议加强合作的具体事宜;必要时,双方可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五、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苏州应急管理技术学院力争构建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人才为骨干,以青年英才为重点的一流师资队伍。学院拟培养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和开展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荣誉学位教育;同时致力于省内应急管理人才的学历提升教育和能力提升教育。

建设过程中,苏州市应急管理局与常熟理工学院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我省应急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学院。